台日在宅醫療與長照連攜經驗交流研討會
新北市新光人壽大樓 佐佐木淳醫師
佐佐木淳醫師於2006成立協會,有11間診所配合76名醫師,服務3550病人的在宅醫療協會
居家醫療重病居多,約有900人,7成在家臨終
‧ 身體機能到達20歲後會隨年齡下滑,但社交機能是上升的,但若社交機能脫離社會也會慢慢的消失;心理機能則是從出生到離開人士都是成長的。
‧ 只有5%的人可以走到自然臨終(衰老模式),15%是突然死亡的,80%則為疾病模式,有重大疾病的產生,但可以慢慢康復,但重複性的患病,無法維持健康到終老
‧ 平均餘命跟健康餘命是有落差的
‧ 無論男女,生命終了前十年都要和疾病共生
‧ 日本政府研擬健康餘命的推動,有使平均餘命延長了2-3年,但是最後十年依然要和疾病共存。
‧ 所以除了要縮短和疾病共生的年數也要延長健康年齡的生命。
‧ 並不是有殘缺就不幸福,不能單純從身體疾病的狀態來看,而要從全方面的去看,因為人活著不是為了追求「健康」而已。
‧ 「要健康」只是一種活著的手段
e.g.霍金和日本繭居族
‧ 繭居族反而豆一種不健康的人,而霍金有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含醫療居家及社會福利
e.g.漸凍人朋友,覺得因為生病而感到更幸福,如果沒有生病可能不會有這麼幸福,雖然他使用社會福利,但,他的公司也在運作,也在繳稅。
‧ 我們覺得老人、生病的人是不幸福的人,這是一種偏見。
‧ 即使遇到苦難疾病都希望能更開心的去過,而醫療應該是輔助你要過的生活。
‧ 日本的家醫制度(GP),提供在宅訪視診療,24小時服務,需要和醫院合作,協助病患去做維生設備之類的操作。
‧ 一個90高齡的長輩骨折,跟一個30歲骨折的人不一樣,不單是只有骨折而已,還有很多複合式的問題,像是骨質疏鬆症、營養衰弱、失智......等,不容易像年輕人一樣幾天就可以離開醫院。
‧ 老年人的恢復期差,住院期間又長,身體功能和認知能力的退化,新環境改變而造成的壓力,容易變成肌少症容易滑倒,也可能吸入性肺炎,有時禁口飲食,靠點滴,使得住10天好像臥床7年一樣的狀態。可能因為身體肌能退化,也可能因為住院退化。
‧ 預防疾病發生: 1.及早發現 2.及早治療 3.及早出院 4.預設臨終照護計劃
預設準備,遇到時可以從容面對。
‧ 肺炎、骨折、尿道感染是致死已的大宗
‧ 不是住院就安心了,要去管理狀態。
‧ 吸入性肺炎,要花平均美金10,000; 大腿骨折花平均美金35,000。
‧ 日本營養狀態很好的長輩只有11%,營養不良會導致肌力變差
‧ 因為飲食減少,營養就少,肌力變少,運動機能就下滑,不能自由的移動身體,然後就懶得動 ,飲食減少.....惡性循環。
‧ 居家的疾病通常不是單一化的,所以需要各個不同專業領域團隊的配合,e.g.營養支持團隊、緩和照護團隊、失智團隊、傷口照護團隊,不只單一科別的專業人士來組成。
‧ 居家醫療連結社區、口腔保健、護理… 所以在地整合照顧系統的困難度是高的。
‧ 80歲時,單年使用醫療保險達90萬日幣在住院,人生的最後3年會用掉一輩子費用的一半。
‧ 但其實有些是不用用到的醫療資源,像是每次住院的救護車,不過,有些獨居老人沒人幫他
‧ 日本2060年老年人口達40%,但失智人口達34.3%,每七個人就有一個人失智的概念。
‧ 日本政府也有認知到只有醫療跟長照是救不了日本社會的
‧ 以一棵大樹來看,家人+朋友+社會定位是根,也就是社會資本
‧ 思考一下,一昧的自立支援是好的嗎?社會連結性才是最重要的,居家醫療可以協助長者走出社會照顧身心,朋友可以幫助你活著,有社會連結才是最重要的。
‧ 有一個調查,與「家人同住」「自己獨食」的「男性」是離開人世的比例是最高的。
反之「自己住」「與人共食」的「男性」是離開人世的比例是最低的。女性較為平均
‧ 所以獨居,不一定和死亡率最有連結,反而是和社會的互動
‧ e.g.沒有圍牆的家屋-葵照護,可以照顧小孩,被社會肯定覺得營譽,做自已可以做的事也是一種復健。
‧ 2016年日本政府推動在地整體醫療照護系統,2018年推在地共生社會,希望在2060年人口老化達40%之前建構好。
上一篇:|資訊整理|搭建健康橋樑:安訢醫療儀器與高雄市與屏東縣的特約合作
下一篇:|無障礙環境|安全第一步:安訢醫療儀器引領預防跌倒的家居改造
——
更多不定期資訊
https://agmed.co/agingmed
加入安訢醫療Line即時回應
https://agmed.co/agingline
更多安訢醫療粉絲團即時動態
https://agmed.co/agingfb